2025年9 月 17 日,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四份《施政报告》,以 "深化改革,心系民生,发挥优势,同创未来" 为核心,围绕经济与民生双主轴布局。报告明确提出,香港正处于 "由治及兴" 的关键阶段,而 "国际高端人才集聚" 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实现民生改善的核心动力 。
在这一导向下,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(投资移民)持续完善,各项人才引进计划与此前政策保持一致,进一步形成"引才 - 留才 - 用才" 的完整闭环,为全球人才扎根香港打开更广阔通道。
01
人才政策成效亮眼:
23 万人才涌入,高才通成 "引才利器"
《施政报告》用一组数据,印证了香港人才政策的有效性:“自本届政府推出系列人才计划以来,累计超 23 万人才来港工作发展,其中备受关注的 "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(高才通)" 表现尤为突出 —— 不仅申请续签率达 55%,且95% 续签高才的月收入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(2 万港元),50%收入更是接近中位数的两倍。”
据测算,高才通计划每年可为香港带来约 340 亿港元经济贡献,相当于本地 GDP 的 1.2%;更值得关注的是,来港人才中 70% 年龄在 40 岁以下,有效缓解了香港人口老龄化压力,为经济注入 "年轻活力"。目前,香港人才竞争力已在两年内跃升 12 位,跻身世界第四、亚太第一,成为全球人才流动的 "热门目的地"。
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5施政报告
链接:https://www.policyaddress.gov.hk/2025/tc/highlight.html
02
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优化升级:
精准对接发展需求,完善政策体系
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:优化投资安排,扩大选择范围
为推动香港成为 "全球最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",《施政报告》明确优化 "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"。
根据最新安排:
非住宅物业投资(如商业写字楼、科技园物业)可计入额度,从 1000 万港元提升至 1500 万港元,物业成交价不受限制;
住宅物业投资可计入额度维持 1000 万港元,但成交价门槛由5000 万港元下调至 3000 万港元
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5施政报告
链接:https://www.policyaddress.gov.hk/2025/tc/highlight.html
关于现有人才计划:
2025年施政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各项人才引进计划(如高才通、优才、专才),其核心内容和此前政策保持一致。不过,施政报告聚焦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,无疑为通过这些计划来港的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。
03
"留才" 配套全方位升级:
产业、民生、教育筑牢人才扎根基础
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,《施政报告》更注重通过产业、民生、教育的协同发力,让人才 "留得住、发展好"。
1. 产业支撑:打造优质就业创业环境
报告明确指出,香港将重点发展飞机回收、新能源(SAF、氢能)、生命健康科技、AI 与数据科学、高端游艇经济等多项新兴产业。
河套香港园区已吸引生命健康、微电子企业陆续进驻,未来将提供超 10 万个优质岗位。
2. 民生保障:优化居住医疗服务
住房是人才扎根的关键,报告提出 "增供应、丰阶梯"的住房策略:截至 2025 年 3 月,公屋轮候时间从 3 年前 6.1 年缩至 5.1 年。
医疗方面,政府将扩展医管局家庭医学门诊、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,并于 2026 年成立 "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",加快创新药审批。
3. 教育配套:完善人才子女教育体系
为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,报告提出建设 "北都大学城",分三批提供土地(2026 年洪水桥、2028 年牛潭尾、2030年新界北),引入本地、内地及国际知名高校;同时成立 "留学香港专班",推广 "留学香港"品牌,自2026/27学年起,将非本地生自资学额上限从 40% 提升至 50%,为人才子女提供多元教育选择。
04
融入国家大局:
香港人才可享 "大湾区红利"
《施政报告》多次强调,香港的人才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。报告提出,将整合香港外地办事处,成立 "内企出海专班",助力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—— 这意味着,来港人才不仅可服务香港本地产业,还能借助香港的 "超级联系人" 角色,对接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商业机会。
05
结语
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报告中强调:"祖国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,香港同时享有国际机遇的叠加优势,机遇明显大于挑战。"2025年的香港,正以更开放的人才政策、更完善的配套保障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。(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5施政报告链接:https://www.policyaddress.gov.hk/2025/tc/highlight.html)
如需了解更多香港投资移民讯息,欢迎拨打新通移民咨询热线:4008-262-186。